香蕉频蕉app

股票代碼:SZ.300203
EN
聚光

回到頂部

總理基金項目取得重大成果 今年大氣污染防治再攻堅 (第一財經)
聚光 發布時間(jian):2021-05-22 聚光 來源: 聚光 瀏覽量:871

編者按:

中科(ke)光電(dian)作為總理(li)(li)基金“大氣重污(wu)染(ran)成因與治理(li)(li)攻關”科(ke)研(yan)項(xiang)目的聯合(he)(he)攻關單位之一(yi),累計參與了2個課題、3項(xiang)科(ke)研(yan)任(ren)務,包括京津冀及(ji)周邊地區大氣污(wu)染(ran)成分(fen)觀測、車載激(ji)光雷(lei)達輸(shu)(shu)送通(tong)道剖面(mian)立體觀測、區域(yu)污(wu)染(ran)輸(shu)(shu)送量化綜合(he)(he)分(fen)析(xi)。


利(li)用多臺激光雷達和走航車,助力(li)該項目建成我國規模(mo)最(zui)大、覆(fu)蓋區域最(zui)廣(guang)的京津冀及周邊(bian)地區大氣污染綜合立(li)體觀(guan)測網(wang);

針對京津冀區(qu)域污(wu)染傳輸特征(zheng),在2+26 通道城市開展走航監測與掃描溯源(yuan)聯用,支(zhi)撐污(wu)染溯源(yuan)和管控決策,推(tui)進(jin)空氣(qi)質(zhi)量持續(xu)改善;

重污染(ran)期(qi)間開展跨區域(yu)污染(ran)傳輸走航觀(guan)測(ce),獲得區域(yu)或城市輸送(song)通道及界面(mian)大氣(qi)顆粒(li)物的立(li)體分布特征及精細化演(yan)變(bian)過程,定量獲取輸送(song)界面(mian)主要污染(ran)物輸送(song)通量信息,揭示(shi)重污染(ran)過程中外圍(wei)輸送(song)貢獻問題;

共(gong)發起走(zou)航監測400多次,走(zou)航路線覆蓋京(jing)津冀(ji)、汾渭平原等區(qu)域,為研(yan)究(jiu)京(jing)津冀(ji)及周邊地區(qu)大氣重污染(ran)成因和(he)來(lai)源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以下為第一財經報道內容:

總理基金項目“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已取得重大成果。經過2000多名科學家和科研人員持續三年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以PM2.5為特征的大氣重污染成因。

生態環境部15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專家團隊開展“一市一策”駐點研究,“邊研究、邊產出、邊應用”,同時定量解析了污染排放、氣象條件、化學轉化對大氣重污染的影響,并形成了科學共識。

2017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全國人大陜西代表團討論時,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環境所所長周衛健向總理建議,集中多學科科學家攻克“中國北方霧霾的成因及應對”。

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加入一項新任務:設立專項資金,組織相關學科優秀科學家,集中攻關霧霾形成機理與治理。全國相關領域的2000多名專家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個城市、汾渭平原11個城市駐點,“一市一策”定點幫扶,另有58個專家團隊在長江經濟帶沿江城市駐點研究和技術指導。

賀克斌介紹,總理基金項目為全國城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他說,總理基金項目基于基礎數據分析,建立了健康和效益的評估模型,采用了流行病學和試驗組學的技術,定量評估了大氣顆粒物污染的健康影響,以及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對人群健康效益的影響。調查分析表明,公眾對空氣質量改善的滿意度是逐漸增加的。

就第一財經記者提出的總理基金項目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評價問題,賀克斌介紹,攻關項目一開始就提出了成本最優的多污染物減排目標,以及行業和空間的分配方案。特別是基于環保績效提出差異化管控技術的要求,在減輕重污染天氣的同時,推動了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通過實施聯合攻關,還避免了重復性的觀測和大型儀器重復性購置等問題。

2019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穩中有進。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介紹,今年全國空氣質量開局良好。1-4月,337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4.8%,同比上升5.0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例2.6%,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PM10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7%

劉炳江表示,從監測數據看,復工復產沒有造成大氣污染物排放普遍增加的情況。但部分地區仍面臨著PM2.5濃度較高、臭氧污染問題凸顯、結構調整難度較大等挑戰。

劉炳江介紹,生態環境部已啟動“十四五”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規劃的編制。今年將在三大重點區域的基礎上,加強對東北地區、蒙寧陜晉交界地區、蘇皖魯豫交界地區等區域的關注,將夏季作為臭氧重點管控時段,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有效降低夏季臭氧污染影響。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平原地區農村完成煤改清潔能源、鋼鐵企業超低排放和大宗貨物運輸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等三大工程,既推動空氣質量改善,又有利于拉動經濟增長。

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也向記者透露,對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大、臭氧污染防治壓力大、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進展滯后城市,生態環境部近期將組織開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監督幫扶,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以及油品儲運銷等行業都將涉及。

來源:第一財經 記者:章軻

Copyright 2021 FPI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所展示技術參數等數據具體以實際產品說明書為準。